深圳大学文学院是中国经济改革前沿地区深圳经济特区目前唯一的高等人文学院,也是伴随着中国“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深圳大学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学院之一。现任党委书记景海峰教授、副院长相南翔教授、党委副书记张剑滨。 文学院的前身是深圳大学中文系。1984年,由著名文艺美学家胡经之、比较文学家乐黛云教授等著名学者创立了中文系,是深圳大学最早建立的本科专业之一。1996年,在中文系的基础上成立了文学院,下设中文系、英语系、广告系、传播系和大学英语教学部。2006年,在深圳大学学科调整中,原文学院中文系、哲学历史学部和师范学院中文系合并组建新的文学院,下设中文系、哲学系和历史学部3个教学单位和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国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中心、华文教学中心、中文文献与语言信息处理教学实验中心等5个专业研究单位,拥有一个藏书5万册、期刊100余种的专业图书室。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效率,年轻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9人,专任教师51人。教授17人,副教授21人,讲师13人,拥有高级职称者占所有专任教师的7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人,硕士学位者17人,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占所有专任教师的84%。54岁以下教师占92%。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师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在全国学术界已产生很大影响。在2000—2006年的6年时间内,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文学遗产》、《哲学研究》、《方言》等文学、哲学、语言类全国核心刊物及各大学报发表学术论文551篇;出版专著、教材169部。其中,章必功教授主编,本院教师集体编写的《华夏人文概览》,被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学院教师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6项。现已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立项17项。 高水平的科研,已经成为推进学院特色学位教育和学科发展的重要引擎。在短短20余年时间里,学院实现了本科教育、硕士学位教育和博士生教育“三级跳”。学院现有本科生1080人;硕士生129人,他们分布在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哲学等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自1993年以来,学院先后与暨南大学、中山大学联合招收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研究生,迄今已培养博士10名。文艺学学科现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 在本科教育上,学院在开设普通中国语言文学类课程的同时,注重利用学科优势和教师科研优势,开设哲学类、思想文化类、宗教学类课程,融通文史哲,强化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充分发挥学院教师队伍中作家群体优势(学院拥有4名专业作家,其中国家一级作家2名),培养具有开阔的视野,能感奋生活,能说会写,技能熟练,社会适应能力强的特色人才。 学院长期邀请校内外、海内外一流专家学者,举办系列学术讲座;多年与国外一流学府及学术机构双向交换教师和学生,拓展师生们的文化与学术视野。 1999年以来,文学院已有50余名本科生考取国内外高校研究生;2003年以来,文学院学生在国家级、省市级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得各类奖项31项。从文学院走出了勇攀珠峰的全国英模梁群;创作了《花季.雨季》等4部长篇小说的郁秀,和出版多部诗集的布咏涛,已经成为了深圳市青春写作的代表人物。在校学生中也已涌现出一批文学雏鹰。许多同学已开始在国家级、省市级报刊上发表论文、通讯、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数十篇。 学院在办学理念上,突出人文素质教育导向;在专业发展上,强调开拓创新、特色取胜、与国际接轨。“十一五”期间,学院将朝着高水平、有特色、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形成明显特色的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这一目标不断迈进。
|